金榜之路
学大陪你
个性化辅导
关于我们  |  联系我们

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《声声慢》教案

来源:学大教育     时间:2016-05-07 18:30:46


课本上有很多内容需要大家学习,只有掌握好的方法才能学好这些知识,课前预习的时候阅读教案可以帮助大家掌握重点内容,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《声声慢》教案,希望能够帮助大家。

一、导入

1、课间播放李清照词《一剪梅》的音乐,让学生进入情境,营造出一种氛围。

师:熟悉的旋律,熟悉的歌词,总是会让我们想起那位“千古第一才女”,想起宋代,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——李清照(生异口同声的回答)。

当我们偶然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,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。

——梁衡《乱世中的美神》

今天,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近李清照,一起来聆听她的一曲——《声声慢》。

二、 一读——解决字词

1、【生一读】。生齐读该词,读的时候在不明确的地方做好标记。

学法指导:一定要学会拿起笔来进行学习,随时进行圈点勾画。不要“踏水无痕”。

2、师及时纠正错误读音。

如:戚(qī) 乍暖还(huán)寒 怎生得(dé)黑

3、请生提出疑惑,统一进行回答

师:幻灯片展示同学们提出的字词,集中回答。若幻灯片有遗漏的,老师及时进行补充

• 戚戚:忧愁的样子。

• 乍暖还(huán)寒:写深秋寒冷、又突然转暖的多变气候。乍,刚刚。

• 将息:养息,休养。

• 敌:抵挡。

• 黄花:菊花。

• 憔悴损:憔悴得很。

• 怎生得黑:怎样才能挨到天黑? 怎生,怎么、怎样。

• 次第:情形、光景。

• 了得:说得完,概括得了。

三、 二读——初味词情

1、 【生二读】生再次齐读。要求读准字音,体会词人的感情。

2、 师:这首词给你怎样的感觉?

生1、哀伤、低落

生2、愁。

师:这是一种怎样的“愁”呢?

生3:“怎一个愁字了得”的“愁”。

明确:哀伤,低落,一种莫名其妙的愁绪在空气中、在心头上弥漫开来,久久不能散去,余味无穷。这种愁不再是我们以前看过的《醉花阴。薄雾浓云愁永昼》里的闺怨闲愁,也不是《一剪梅》里面“此情无计可消除,才下眉头,却上心头”的那种儿女情长的愁绪。这里的愁,读来显然更深、更浓、更厚、更重!

学法指导:如何来品读一首诗词,一般从以下三方面:

1、知人论世,联系词人的生活经历来品读(略);

2、扣住字(词眼)分析;

3、抓住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品读;

4、抓住词中选择的意象来品读;

5、分析诗词中使用的手法。

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,远离故土、漂泊他乡的孤苦伶仃的词人李清照,在残秋时节,内心的那种孤寂落寞之情、悲凉愁苦之绪,又怎是一个“愁”字可以概说得完呢!

诵读指导:既是“愁”味,读来便有一种往下坠的感觉,一种沉重之感。

【生三读】请一位同学来诵读,要求体会词人所要传达的感情,读出“愁”味儿。

四、三读——品味语言(万世愁心,千古绝唱)

师:既然这首词是写愁的,那么她是如何表达她这种深得、重得、浓得化不开的愁呢?你认为哪些词句写的最好,最深刻,表达的淋漓尽致?《声声慢》被称为千古第一悲情之词,找出词中写愁写悲写得最深的句子,/找出词中直接抒情的句子。

生:第一句和最后一句。

(一)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。

师:第一句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?有什么样的作用?我们来读一下第一句词。【生四读】

明确:叠词。

知识回忆:

(1)、朱自清《荷塘月色》:如“蓊蓊郁郁”“远远近近”“高高低低”的树、“曲曲折折”的荷塘、“隐隐约约”的远山,“亭亭”的荷花、“田田”的叶子、“缕缕”的清香、“脉脉”的流水,“密密地”挨、“静静地”泻等,这类叠词的使用比比皆是,独具匠心,不但传神地描摹出眼前的景象,且使文气舒展,给人音韵和谐的美感。

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,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。叶子出水很高,像亭亭的舞女的裙。

月光如流水一般,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。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。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。

(2)、杜甫《登高》:无边落木萧萧下,不尽长江滚滚来。

(3)、白居易《琵琶行》:大弦嘈嘈如急雨,小弦切切如私语。嘈嘈切切错杂弹,大珠小珠落玉盘。

作用:(1)、形象性。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,富于艺术魅力;

(2)、确切性。既可摹声,又可摹色,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;

(3)、音乐性。使音律和谐,读起来琅琅上口,听起来声声悦耳;

(4)、增强感情。该词中叠词的使用,直接抒情,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重创巨痛后的愁苦的心情,让人感觉愁更加丰富。并且可以分为寻觅、冷清、凄惨三个阶段,有层次感。

1、寻寻觅觅

师:我们抛开文本,从生活常识来看,人在什么情况下才寻觅?

生:内心有所失落。

生:东西丢了。

师:有两种情况,一是我们的东西丢了,寻觅,但一般不说“寻寻觅觅”;心中失落的时候,怅然若失就“寻寻觅觅”,仿佛一直在找在什么。那么李清照她在寻觅什么呢?

生:她和丈夫在一起时候的那段时光。

师:那段幸福的日子。还有吗?

生:还有国家的命运非常凄惨,她想找些出路。

师:好像在寻找一切,寻找她以前那段所有的美好时光,美好的日子。但最后找的结果只是——冷冷清清。

师小结:“寻寻觅觅”明显是词人的一种动作、神态,表现了词人由于远离故土,漂泊异乡而产生的一种前路渺茫和孤立无援的失落感。

2、冷冷清清——以我观物,万物皆着我之色彩。

——人悲物亦悲 ——感时花溅泪,恨别鸟惊心!

师:那么寻觅的结果是冷冷清清。这里的冷清是描写什么的?

生:环境。

师生:其实这里的冷清环境包括两个方面,一是周围的环境的确是冷清,同时还反应出词人内心的冷清。

3、凄凄惨惨戚戚

师:如果说冷清只是暗示出内心的环境,那么最后的“凄凄惨惨戚戚”则是如何来表现词人心境的?

生:纯粹的、直接的写心情(心理)。

板书:动作――环境――心理 。幻灯片展示三组对应:

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

| | |

人的动作、神态 环境的悲凉 内心描写

| | |

内心空虚、六神无主的恍惚 无可寄托的寂寞 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

师小结:

这十四个字,无一“愁”字,读里却字字含愁,声声是愁,给人一种如泣如诉的感觉。达到一种“舞幽壑之潜蛟,泣孤舟之嫠妇”的效果。读来也琅琅上口,似有一种“大珠小珠落玉盘”之感,别有一番愁味。有人评价说这看似不寻常的起句,却是“出奇制胜,匪夷所思矣”(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》)

有人说,《声声慢》起下十四字叠字,总言心情之悲伤。中心无定,如有所失,故曰“寻寻觅觅”。房栊(lóng,窗户)寂静,空床无人,故曰“冷冷清清”。“凄凄惨惨戚戚”六字,更深一层,写孤独之苦况,愈难为怀。

(二)怎一个愁字了得?

这情形 ,又怎么能用一个愁字就概括得了的呢?正如她的词作《武陵春》“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”。那这愁都包含了什么愁呢?

亡夫之痛、亡国之恨、故土之思、颠沛流离之苦!孤苦无告,凝集心头,无法排遣,她和着血泪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。全词至此,戛然而止,既是收,又是放,笔直情切,简单直白,自然而又别致,此情此绪此愁,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,说不清、道不明、言不尽,以致欲说又休,给人们的感觉却是“一字一泪,满纸呜咽”。兼用温庭筠《更漏子》下片“梧桐树,三更雨,不道离情正苦;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明”。

愁的长度:

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——李白《秋浦歌》

问君能有几多愁,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——李煜《虞美人》

候馆梅残,溪桥柳细,草薰风暖摇征辔.离愁渐远渐无穷,迢迢不断如春水. —欧阳修《踏莎行》

飞絮落花时候、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,流不尽许多愁。——秦观《江城子 》

愁的重量:

只恐双溪舴艋舟,载不动许多愁。——李清照《武陵春》

遍人间烦恼填胸臆,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?——王实甫《西厢记》

休问离愁轻重,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。 董解元——《西厢记诸宫调》

师:现在我们来听一下别人的示范朗诵,仔细体会其间的情感,如何才能传达出那种深重的“愁”情来,注意朗诵技巧。同时,请同学们找出词中的意象。【生听读——五读】

五、 四读——品读意象

幻灯片展示:酒、秋风、过雁、黄花、梧桐细雨

师:一切景语皆情语,请同学们抓住意象来分析愁情

词中选取了以下意象(景物)表现愁情:

淡酒、秋风、黄花、梧桐和细雨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深创巨痛的?

分析步骤:①回想有关诗句。

②说出意象内涵。

③再现情景画面。

④指出作者感情。

淡酒 愁的象征

晚风 秋风渲染愁情

过雁 传递相思之苦

黄花 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

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,牵愁惹恨

细雨 雨是哀伤、愁思的象征。

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(借景抒情、借物抒情、情景交融)相结合

1、 乍暖还寒时候,最难将息。三杯两盏淡酒,怎敌它、晚来风急?

(1)、乍暖还寒

以身体的不适来写“愁”。 作者由前面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,说天气变化无常,刚刚还暖和,忽然又冷了,人最难调养身体。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?在金兵入侵、南渡避难之前,李清照的生活一直是优裕、安宁而美满的,而写作此词时,已是形单影只,孤身飘零,生活突然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,这种情形与“乍暖还寒”的天气是何等相似,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。怎么办?只有借酒驱寒,借酒浇愁。

(2)、淡酒

以味觉来写“愁”。 欲以酒暖身,借酒浇愁,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。 “淡酒”无力,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,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?

师:为何说是“淡酒”?

明确:酒性依旧是烈的,并非酒淡,实在是愁情太重,酒入愁肠愁更愁,满心都是愁,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,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。这是一种主观感受。李清照在前期词作《如梦令·昨夜雨疏风骤》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,然而却是“浓睡不消残酒“。酒力显得那么大,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,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,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,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,闲愁不痛,所以才会有“浓睡不消残酒”之说。两相对比,一个“淡”字,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,心境是何等的凄苦。

师:请同学们回忆一些关于酒表示愁情的诗句。

• 对酒当歌,人生几何?譬如朝露,去日苦多。慨当以慷,忧思难忘。何以解忧,惟有杜康。——曹操

• 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酒消愁愁更愁。——李白

• 艰难苦恨烦霜鬓,潦倒新停浊酒杯。——杜甫

• 明月几时有?把酒问青天。——苏轼

• 李白的《将进酒》“五花马,千金裘,呼二将出换美酒,与尔同销万古愁”

• 酒入愁肠,化作相思泪。 ——范仲淹

====>酒是“愁”的象征

师:由此,我得出了几个数学式子,大家看看是否赞同:(幻灯片展示以下内容)

酒===>愁 愁===>酒 酒==愁 酒+愁==愁n

(3)、“秋风”意象略讲====>秋风渲染愁情。

2、 雁过也,正伤心,却是旧时相识。

以声音来写“愁”。

晏殊《浣溪沙》“无可奈何花落去,似曾相识雁归来。”鸿雁传书,“书”的内容:故乡的消息,浓烈的爱情,对家乡的思念。

====>得出结论:过雁象征离愁。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

“旧相识”:曾经寄来丈夫赵明诚的信。《一剪梅》“云中谁寄锦书来?雁字回时,月满西楼”。而现在大雁虽在,而人已去。岁月依然无情远去,抛下她一个人在孤寂中打发冷清时日。在急风、淡酒、浓愁的情境中,一群大雁给词人给人孤寂冷清之感。

3、 满地黄花堆积,憔悴损,如今有谁堪摘?守着窗儿,独自怎生得黑?

以色彩来写“愁”。

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——《醉花阴》

碧云天,黄花地,西风紧,北雁南飞。晓来谁染霜林醉?总是离人泪——《西厢记》

丛菊两开他日泪,孤舟一系故园心 。——杜甫《秋兴八首(其一)》

这两句由景入情,情景交融。枯萎凋零的菊花多象自己憔悴的容颜、孤苦飘零的晚境,再无当年“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”的雅致了。到这里,作者的感情已渐渐融入到了落花之中。抓住“憔悴”思考,憔悴指的是人还是花?

4、 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,点点滴滴。

以声音来写“愁”。

师: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”,哪位同学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呢?

生1:小雨缠缠绵绵,暗示词人内心的缠绵郁闷。

生2:“到黄昏、点点滴滴”,说明她坐了很长时间,看了很久,愁了很久。

生3:让人联想到秋瑾的诗——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还有《红楼梦》里的《红豆曲》,感觉这些词句都可以用来描述李清照后期家破人亡那种情感:“展不开的眉头,挨不完的更漏。”“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”。觉得“点点滴滴”的愁情和李清照后期种种愁苦总是缠缠绵绵地环绕着自己。

师:我问一下“梧桐更兼细雨,到黄昏、点点滴滴”,它不是滂沱大雨,而是点点滴滴的细雨,你能听到吗?什么时候才能听到?李清照听到这种雨打梧桐的声音到底怎样的感觉?梧桐细雨是中国古典文化中一个经典的意象……

(见学生没有醒悟,教师投影展示如下诗句)

• 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。剪不断,理还乱,是离愁,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。——李煜《相见欢》

• 梧桐树,三更雨,不道离情正苦。一叶叶,一声声,空阶滴到明。——温庭筠《更漏子》

• 春风桃李花开日,秋雨梧桐叶落时。——白居易《长恨歌》

• 梧桐叶上三更雨,叶叶声声是别离。——周紫芝《鹧鸪天》)

• 可堪疏雨梧桐,空阶络纬,背人处,偷弹泪珠。(张元干《祝英台近》)

• 此情谁会,梧桐叶上疏雨。(黄升《酹江月·夜凉》)

师:结合这几首诗,我想请同学谈一谈,梧桐秋雨给你怎样的感受?

生:秋天梧桐叶子落了,打在上面,给人一种凄冷的感觉。细雨之声,只有夜深人静,难以入眠时,只有心中极端苦痛时,才会听得如此真切。那一滴滴的雨声,敲打在梧桐叶上,更敲打在词人的心里。于是,李清照最后一句诗便喷薄而出,直抒胸臆——“这次第,怎一个愁字了得!”这就是李清照无法言说、也说不尽的愁情。

这首词运用了什么手法?表现了什么感情?结合全词进行分析。

这首词运用了叠词和借景抒情、情景交融的手法。首句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十四个叠字富有韵律美为全词奠定哀婉凄凉基调;又借助淡酒、晚风、过雁、黄花、梧桐、细雨等一系列悲凉景物抒发了作者流离之苦、亡国之恨、亡夫之痛、孤独之凄。

答题模式:

第一步: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。

第二步:结合诗(词)句阐释这种手法。

第三步:此手法怎样有效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。

七、【生六读】请同学们来朗诵

分析一首诗歌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着手:

1、意象在分析鉴赏诗歌时的重要作用。由意象到意境再到情感的把握;抓住重点的修饰词进行分析。

2、必须结合词人的生活经历来谈,也就是所谓的“知人论世”;

3、扣住字(词眼)来进行分析重点句,再通过分析重点句来理解整篇;

4、分析诗词还需要分析它的一些手法

问题探究

一、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感情?

注意:“古诗词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,有“诗眼”“词眼”之说。 “词眼”,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情感。抓住了“词眼” 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情感。

二、综观全词,一字一句,满是悲愁,但全词写来没有一个“泪”字,也只在结尾点出一个“愁”字。作者是如何传达这渗透血泪的深愁巨痛的呢?

1、运用叠词

“寻寻觅觅,冷冷清清,凄凄惨惨戚戚”

效果:为全词奠定了凄清哀婉的感情基调。使用叠字,读来琅琅上口,增加作品的音乐美,也使增强词人悲凄的感情。

2、词中选取了以下意象(景物)表现愁情:

淡酒、秋风、黄花、梧桐和细雨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深创巨痛的?

分析步骤:①回想有关诗句。②说出意象内涵。③再现情景画面。 ④指出作者感情。

淡酒 愁的象征

晚风 秋风渲染愁情

过雁 传递相思之苦

黄花 黄花喻女子憔悴的容颜

梧桐 梧桐一叶知秋,牵愁惹恨

细雨 雨是哀伤、愁思的象征。

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(借景抒情、借物抒情、情景交融)相结合

学大教育网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6年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《声声慢》教案,希望大家能够认真阅读,想要获取更多的教案资讯,请查阅学大教育网。

网站地图 |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: | 服务时间:8:00-23:00(节假日不休)

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400-810-5688 举报邮箱:info@xueda.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

京ICP备10045583号-6 学大Xueda.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
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-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